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党政 -> 市县风采
黄河水顺着管道“爬”上旱塬
甘井村喝上“甘甜水”
2025-10-10 16:19:16   
2025-10-10 16:19:16    来源:宁夏日报

  西吉县新营乡甘井村的连栋拱棚内,番茄藤已攀到两米多高,串串果实像小灯笼一样垂挂。“有了黄河水,棚里番茄的单株产量6斤左右,产量增加了20%,品质也更好了,订单早已签完。”10月7日,星空文旅科技(宁夏)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袁明德介绍。据了解,固海扩灌扬水更新改造西吉供水工程的建成,彻底改变了曾经依赖淤地坝水灌溉的甘井村,今年6月,2万立方米黄河水注入甘井村淤地坝,灌溉了298亩地170栋大棚。

  去年,西吉县用347万元的闽宁协作资金在甘井村建设连栋拱棚,并配套节水灌溉、外网排水系统、智慧农业云控系统种植马铃薯和番茄。“3天后,我们将向上海邮寄约700箱的番茄,销路一点不愁。”袁明德笑着表示,现在只要拧开阀门,黄河水便顺着管道“爬”上旱塬,马铃薯和番茄饱饱地喝上了这“远道而来”的水。截至目前,星空文旅科技公司4个品类的番茄已销售8吨,销售额约10万元。

  甘井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“治愈系”的田园风光,通过发展现代农业、采摘体验、休闲度假等新业态,激发乡村发展的经济活力。“我在棚内采摘到了品种为‘夏之星’的番茄,味道酸甜,还买了两箱子准备寄给北京的朋友。”来自湖南的游客黄旭说。

  在黄土高原的褶皱里,甘井村的温室大棚像一片片擦亮了的银鳞,沿沟铺展。黄河水被泵站提上来,顺着支渠毛沟汩汩淌进棚口,蘑菇撑伞、番茄挂红、辣椒挂绿。村民腰挎塑料筐,猫着身穿梭垄间,采摘、分拣、装车,把“鲜粮”运往远方的餐桌。

  甘井村通过创新“村集体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将150栋大棚作为村集体资产,构建联农带农机制,大棚整体打包出租,企业拎包进场,集体拿租金、村民挣薪金。甘井村党支部书记牛耕苑表示,目前,大棚固定用工50余人,覆盖采收、分拣、日常管护等多个岗位,人均月收入超过3500元,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。

  牛耕苑蹲在田埂边伸手捧水笑出了声:“这哪是水,是票子,是奔头!”如今,甘甜的黄河水不仅浇灌出更优质的农产品,村民致富的希望也在清冽的水波里拔节生长,过去亩均产值2000元左右,如今,亩均产值约2万元。

  今年,宁夏闽荣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把甘井村的大棚当成“菌菇工厂”,平菇、榆黄菇、香菇层层叠叠,每天有30吨鲜菇装车销往外地。此外,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市场化水平,甘井村配套建设了700吨冷库和烘干车间,蘑菇采摘后迅速进入预冷环节,再通过冷链专车直达上海、杭州等地。

  甘甜的“幸福水”流进棚里,也流进村民的心窝。村民笑称:“黄河水一来,咱的庄稼地就变成了‘吨粮田’!”(记者 郭小立)

【编辑】:王雪玲
【责任编辑】:王雪玲